2020学年七、八、九年级上下册中,有语气助词“啊”字及其变音变形的语句共32个。
浅析
课本中“啊”字的变音变形值得商榷。
一、应如何变音变形
(一)“啊”字的变音变形,受前字韵母或韵尾等影响。其法则见下:
1.前字的韵母ɑ,e,ê,i,o,ü —— “啊”变音变形为“iɑ 呀”;
2.前字的韵母u,ɑo,ou ——————“啊”变音变形为“uɑ 哇”;
3.前字的韵尾-n——————————“啊”变音变形为“nɑ 哪”;
4.前字的韵尾-nɡ —————————“啊”变音为“nɡɑ”,形仍为“啊”。
5.前字的韵母-i——————————“啊”变音为“zɑ”,形仍为“啊”。
6.前字的韵母-i或韵尾r——————“啊”变音为“rɑ”,形仍为“啊”。
7.前字的尾音m——“啊”变音变形为“mɑ 嘛”(如“张家姆嘛”)。
注:“5”指“zi、ci、si”之“-i”,舌尖前元音;“6”之“-i”,指“zhi、chi、shi、ri”之“-i”,舌尖后元音。两者区别于“1”之“i”(“ɑi、bi、di、ei、ji、li、mi、ni、pi、qi、ti、xi、yi”之“i”,舌面元音)。“6”之“r”,如“er”之“r”。
上述也可视作纪律。如变音变形之“呀、哇、哪”:
1.“呀”。如“你啊”,“你”,音“nǐ”,其尾音为i,与啊(ɑ)连读时,较自然地读出“iɑ 呀”。
“ɑ,e,ê,o”,这些不能跟ɑ拼读,变音变形为“iɑ 呀”。
“ü”近“i”而“iɑ 呀”(?)。
2.“哇”。如“苦啊”,“苦”,音“kǔ”,其尾音为u,与啊(ɑ)连读时,较自然地读出“u(ɑ) 哇”。
“ɑo”实为“ɑu”,“ɑ→o”拼不出“熬”的,“ɑ→u”才拼得出“熬”。于是,也作尾音为“u”计而非“o”。
3.“哪”。如“天啊”,“天”,音“tiān”,其尾音为n,与啊(ɑ)连读时,较自然地读出“nɑ 哪”而不会读出“天呀”、“天哇”的。
(二)严肃文体之“啊”音形多稳定。
(三)“啊”也可稳定形只变音。
书面上都写“啊”,诵读时才按照变音法则、纪律别离读作“呀、哇、哪、啊”的。如人教版小学语文课本2018学年四年级下册《桂林山水》(括号及里内拼音、文字为笔者所加):
漓江的水真静啊(nɡɑ 啊),静得让你感受不到它在活动;漓江的水真清啊(nɡɑ 啊),清得可以瞥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iɑ 呀),绿得似乎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
桂林的山真奇啊(iɑ 呀),,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连,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奇峰摆列,形态万千;桂林的山真秀啊(uɑ 哇),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色彩明丽,反照水中;桂林的山真险啊(nɑ 哪),危峰兀立,怪石嶙峋,仿佛一不小心就会栽倒下来。
二、课本之“啊”
(一)应变稳定(2个)。
七下118页:“……小桃树啊!”
课文共四处“ɑ”,三处变音变形为“iɑ 呀”,此处稳定。如此显得编制纷歧;且误导读者,觉得“树”后不行变。“树啊”若变,树哇。
八下13页“……旗啊……”。
课文共三处“ɑ”,两处变音变形为“iɑ 呀”,此处稳定。如此显得编制纷歧;且误导读者,觉得“旗”后不行变。“旗啊”若变,旗呀。
(二)应变变错(22个)。
1.应“uɑ 哇”却“iɑ 呀”(12个):
七上93、121页;七下98、99、117、133页;八下第10页;九上22页;九下26、100页。
依次别离为“猫呀、走呀、除呀、苦呀、斗呀、佑呀、走呀、走呀、口呀、苦呀、抖呀、哮呀”。
2.应“nɑ 哪”却“iɑ 呀”(6个):
八下第10页;九上88页;九下100、101页。
依次别离为“尘呀、人呀、澜呀、们呀、剑呀、剑呀”。
3.应“nɡɑ 啊”却“iɑ 呀”(3个):
八上88页;九下101页。
依次别离为“上呀、明呀、明呀”。
4.应“rɑ 啊”却“iɑ 呀”(1个):
七下80页,“识呀”。
(三)应变变对(8个)。
1.变音变形为“iɑ 呀”的(5个):
七上7、26页(雪呀、里呀),七下116、117页(么呀、习呀),九上14页(国呀)。
2.变音变形为“uɑ 哇”的(2个):
八下16页(蹈哇),九下23页(好哇)。
3.变音变形为“nɑ 哪”的(1个):
八上46页(看哪)。
三、修订
1.或按变音变形法则订正——见上述“二”之“(一)、(二)”。
2.或全稳定形,全写作“啊”,只在读时让老师按变音变形法则别离读出变音——见上述“一”之“(一)”。
我倾向“1”。解说质量较有担保且性价比高。
笔者曾于2015年参加审读部编版八、九年级课本的事情,对“啊”的变音变形的问题提出质疑。惜正式出书还是。
笔者于2019学年再提出上述质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