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银行业协会宣布《中国银行卡财富成长蓝皮书(2021)》

  中国网财经9月16日讯 2021年9月16日,中国行业协会宣布《中国银行卡财富成长蓝皮书(2021)》(以下简称《蓝皮书》),这是中国银行业协会银行卡专业委员会持续第十二年组织编撰、宣布和出书银行卡财富专业陈诉。《蓝皮书》由银行卡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单元中国工商银行接受课题组长,18家成员单元参加、多轮修订、配合撰写。

  《蓝皮书》共分七章,以揭示银行卡财富疫情下的责任与孝敬为主线,从银行卡财富成长、类型运营、产物与处事、数字化转型、风险管控、责任与孝敬等多个方面先容了2020年我国银行卡财富各项事情办法和事情成就。《蓝皮书》的主要内容如下:

  一、中国银行卡财富保持稳健成长,银行卡欺骗财率持续四年下降,风险程度总体可控

  2020年,受疫情影响,全国银行卡发卡增速放缓,生意业务局限小幅收窄,财富各方统筹推进防御化解重大风险,总体欺骗财率进一步下降,风险程度总体可控。发卡方面,停止2020年尾,全国银行卡发卡量累计89.8亿张,当年新增发卡量4.5亿张,同比增长5.3%。生意业务方面,2020年,全国银行卡生意业务金额合计792.8万亿元,同比下降3.6%。受理方面,停止2020年尾,全国受理商户累计2894.8万户,同比增长22.5%;受理机具累计3833.0万台,同比增长24.1%。风险方面,停止2020年尾,全国银行卡未偿信贷余额合计7.91万亿元,比上年增长4.2%;银行卡欺骗财率为0.75BP,较上年下降0.12BP,持续四年下降。

  二、中国银行卡财富严格落实禁锢要求,僵持类型运营,缔造公正有序的市场情况

  2020年,《民法典》及多项禁锢政策的出台,对银行卡财富正当合规运营、保障客户权利提出了更高要求。财富各方在禁锢部分和行业自律组织的指导下,始终僵持“合规为先、风险为本、稳健成长”的策划理念,不绝改造优化策划方法,敦促财富高质量成长。一是政策礼貌方面,完善业务制度,类型金融创新,落实消保责任,增强信息掩护,冲击电信骗财骗,落实授信额度打点要求,严查资金流向。二是自律类型方面,增强付出业务打点,类型收单市场秩序,拟定接口安详尺度,完善违规举报机制。尤其是,在2020年公安构造等有关部分组织的“断卡”动作中,各贸易银行深度支持和参加,止付、冻结涉案资金2720余亿元,劝阻870万名群众免于受骗,累计挽回经济损失1870余亿元,有力维护了人民群众工业安详和正当权益。

  三、中国银行卡财富紧跟国度政策,在产物设计、市场营销、客户处事等方面支持住民消费和实体经济苏醒

  2020年,中国银行卡财富紧跟国度目的政策,环绕处事经济民生,在疫情防控、养老支持、普惠金融、脱贫攻坚、基本设施建树等方面多点发力。一是产物设计方面,财富各方弘扬时代精力,存眷暮年人需求,助力村子振兴和普惠金融;支持交通强国和伶俐出行,处事公事支出;富厚品牌机关,推出银联品牌无界数字卡,刊行首张美国运通品牌人民币卡;僵持文化自信,刊行“国潮”系列信用卡,推出年青IP元素产物,处事女性消费市场,深耕车主出行场景,拉动文旅消费苏醒。二是市场营销方面,以需求为导向创新营销方法,金融搭台文化唱戏,跨界“出圈”,掌握及时热点,直击客户关怀。三是客户处事方面,财富各方同心抗疫,强化金融处事保障,客服中心以“智”提“质”,聚焦客户差别化策划。与往年对比,2020年各贸易银行纷纷刊行面向医护人员的卡产物,如农业银行馨医信用卡、光大银行天使信用卡、浦发银行白衣天使信用卡、民生银行医护信用卡、中原银行医护专享信用卡等,戴德“最美逆行者”为抗疫所做出的庞大孝敬,为医护人员及家眷提供了更便捷的金融处事和糊口保障。

  四、中国银行卡财富推进数字化转型,加深金融科技与银行卡业务融合,晋升线上金融处事本领

  2020年,跟着人工智能、生物识别、大数据以及云计较等金融科技的摸索应用,数字化思维理念与策划要领正全方位向银行卡财富融合。一是付出结算方面,,财富各方僵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的全方位对外开放,继承摸索金融科技应用,产物数字化创新,晋升移动付出便捷性。二是APP渠道方面,拥抱客户“非打仗”处事需求,努力构建线上综合金融处事平台,晋升运营效率,提供“时刻在线”的金融处事。三是一连优化线上获客流程,晋升无感付出体验,提供数字协同处事,富厚智能风控手段。《蓝皮书》中还提到,2020年各贸易银行当真落实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科技(FinTech)成长筹划(2019-2021年)》相关要求,机关金融科技,提速条码付出互通历程,逐渐买通市场上种种条码付出的处事壁垒,晋升了我国住民日常消费的便捷性。

  五、中国银行卡财富增强风险防控,共同有关部分整治电信网络骗财骗风险、共债风险、欺骗财风险等,敦促全财富康健成长

上一篇:雁江:多向发力为民办实事
下一篇:龙江银行上半年净利润同比下滑17.77% 不良率升至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