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翻了下,截至2021年3月31日,京东体系上市公司及非上市公司员工数约37万人,其中京东物流运营团队包括逾24万名负责配送和客服的人员。
7月22日,顺丰将从2021年8月1日起至12月31日,在现有收派计提不变的基础上,投入2亿元以上,用于快递员收入提升。顺丰一线小哥40万人,相当于人均500元。
问题1:快递、外卖行业会普遍加薪吗?
肯定会。
大部分快递员都没有上社保,未来养老将成为国家的巨大包袱。其中外卖1500w骑手,快递1500w左右,合计是3000w人。占到适龄劳动男性的6%。
如果快递员的社保不缴纳,,但快递费外卖费便宜了,对社会正面意义更大,其实国家也不会去管理。但可惜新兴的平台却拿着这些国家补贴的钱去烧钱卖菜,搞快递大战,只为了自己资本市场的估值能高些,多赚些资本的钱。那不好意思,国家可能就不再补贴了,社保你得乖乖缴纳了。
当然,资本也不傻,上有政策,下游对策。义乌管制快递价格,某快递跑到其他城市打,浙江省都管制,我跑到旁边省打。网约车,北京要求京人京牌,龙头平台完全不执行,碰到罚款平台直接替司机报销。
这种平台与地方政府的博弈,在P2P、快递、电商等多个行业都可以看到,最终的结果就是《反垄断法》出台。预计未来新业态的国家级政策很快也会落地。
问题2:为什么是现在出政策?
这个是一系列政策的配套之一。
第一层:不缴纳社保和税收是共享经济、物流供应链等很多行业平台的核心竞争力之一,这类行业不少都形成行业垄断。意味着该行业过了鼓励发展期,进入了合规管理期。具体名字就不点了。
第二层:就业在不同行业有虹吸效应。快递火起来、工厂难招工。外卖火起来,快递难招工。年轻人本性倾向无管束、工作时间自由的职业。但这些工种无法沉淀任何技能,未来很可能老无所依。在劳动人口日趋减少,在制造立国的大背景下,人口必须流向技术类工种。
第三层:三架马车并行,到消费一架马车独行,未来制造+消费双马车。中国GDP的增长来源是依靠投资、消费、出口。在出口、投资(地产+基建)逐渐熄火的10年,消费作为支撑GDP增长的龙头,消费主义一直被积极鼓励。在经历过这几年巨大的国际挑战后,未来中国肯定是制造+消费双马车驱动,也就是产业的双循环。
纵观美国和日本,过度的消费主义+不受约束的资本,必然会导致社会阶层的分裂和对立。因此,国家最近一系列政策其实都是针对这两点来纠偏。理解了宏观趋势,再看政策和主要大公司的股价,就会发现资本圈高人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