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名医主刀”到“名医主导”,互联网医疗进入4.0时代

医疗的人士对“名医主刀”这个名字大概不陌生,但外界对它的印象多停留在帮医生离开执业地点去异地为患者开展手术的“飞刀”模式阶段。经过数年的发展,“名医主刀”已悄然迭代到4.0版本,并将品牌升级为“

熟悉互联网医疗的人士对“名医主刀”这个名字大概不陌生,但外界对它的印象多停留在帮医生离开执业地点去异地为患者开展手术的“飞刀”模式阶段。经过数年的发展,“名医主刀”已悄然迭代到4.0版本,并将品牌升级为“名医主导”。


从“名医主刀”到“名医主导”,互联网医疗进入4.0时代


名医主刀创始人 苏舒


根据名医主刀创始人苏舒介绍,升级的核心在于将原有的单纯To C模式,转变为由 To B带动To C模式,进一步带动线下自营的模式。换言之,这是遵循“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思路,在打造医生IP的同时,赋能基层医院——涉及医疗水平提升、学科建设等方面,最终惠及基层患者。

苏舒坦言,做手术毕竟是“低频事件”,单纯的“飞刀”模式对医生和患者的价值都非常有限;但患者常规的就医咨询以及医院自身实力提升的需求却是“高频”的,尤其是在基层。

他指出,依托于长期在基层的深耕,公司深谙基层医疗还存在巨大的痛点:一方面,在中国2800多个县城、8.8亿人口里,检查、手术、住院、康复等多方面需求还得不到较好地满足;另一方面,在“分级诊疗”的大趋势下,基层医院也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医疗水平和学科能力。

针对上述需求,“名医主导”的思路在于:依托于平台积累的专家资源,让相关的诊疗活动在基层常态化,带动基层医院的学科建设;另外,围绕专家打造个人影响力,在C端患者和权威专家的连接之外,也能帮助专家更精准锁定合适的患者。

苏舒指出,目前,中国医疗改革重点在于基层医疗。国家相关部门也在极力推动基层医疗的“分级诊疗”“医联体”改革,提升基层医院的看病能力,让基层医院能看的病就留在当地看,实现“大病不出县”,若将自己的的主战场选择在基层医疗,不仅有巨大的社会价值,也有巨大的市场机会。对名医主导而言,关键在于如何做好服务闭环。

具体来看,基层医院是患者的首诊所在地,双方有信任基础,再依托于北上广专家IP,在既有信任背书又有流量入口的前提下,平台的获客成本可以显著降低,“这是To B模式相较于To C模式的天然优势。”


从“名医主刀”到“名医主导”,互联网医疗进入4.0时代



他举了个鲜明的例子,平台合作过北京某三甲医院乳腺科专家,通过名医主导的IP化打造,快速积累了300多万粉丝,并转换了2000多次咨询问诊服务,帮助医生创收。“长期以来,患者都是‘认庙不认和尚’,但有了这项服务,患者以后可以‘先认和尚’,从而最大化地利用医生资源、惠及患者。”

另外,从建立生态闭环的角度来看,医疗服务不应只局限在问诊、咨询的层面,要深入到诊疗环节就需要实际的载体,这时候平台即可发挥作用:对病人进行分诊,并与下级医院合作,帮助患者完成整个就医流程,这也能让医生的流量变现更完善,二者相辅相成。

围绕学科建设方面,平台可以链接北上广专家和基层医院:一方面,由专家提供关于软硬件建设上的指导性意见并参与其中的决策;另一方面,可以帮助重点搜集病人,让相应的诊疗活动变得高频、常态化,从而助力学科发展。按照苏舒的话讲,“专家去到基层,主导的不只是一台手术,而是整个学科提升的思路。”

举例来看,“名医主导”已帮助打造了安徽省第一家具备眼后结手术资质的县医院学科,这对其医院重点学科申请具有重大意义。据悉,其服务的县级医院中有个医院还拿到省重点专科,眼后结手术收入翻了5倍。

目前,广为业内人士所知的是,大部分互联网医疗公司都在卖药,这也成为了资本市场看起来可以来增长的模式,但还难以帮助和改善中国医疗行业最大的痛点:患者看病难看病贵。

而这背后的核心问题在于医疗资源的分配不均。具体来看,基层群众跨地域求医、医疗成本急剧上升,而在寻找匹配的医院、专家医生、等待床位排队手术过程中也承担着耽误病情的风险;大部分病人纷纷涌向大城市的大医院,基层医院往往“缺病人”,违背了“分级诊疗”的大方针和大方向。

上一篇:耗资20亿美元的 “科学废墟”
下一篇:当留学生抉择返国做影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