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
在中国人从古至今的饮食结构中,茶占据了除一日三餐外最重要的地位,也是中国饮食的最重要代表之一。
然时过境迁,现如今,沏一壶好茶,通常会被定义为广大中老年群体的嗜好;与之对应的,传统的中式茶叶,其受欢迎程度不仅比不上咖啡,也远不如新茶饮。
这一边,网红茶饮店的代表之一——奈雪的茶已于今年6月在港交所上市;另一头,“茶叶第一A股”却迟迟悬而未决。
近年来,安溪铁观音集团、信阳毛尖集团、四川竹叶青茶业、杭州龙井茶业集团、华祥苑等多次冲刺A股IPO,均铩羽而归。目前,八马茶业等的IPO进程还在漫漫途中。
同样身为饮食国粹中的一员,为什么白酒受到了无数资本的青睐,而茶叶却显得落寞许多呢?茶叶行业的发展面临着怎样的束缚?茶企都在哪些方面做了突破性的尝试,又将如何继续发展呢?
01
茶,似酒非酒
“迎客以茶,送别以酒”。
从产品属性来看,茶叶确实与白酒与许多类似之处,具有消费和社交的双重属性,而两者的高端品种也始终处于供给稀缺的状态。
以普洱茶为例,根据中国普洱茶网的数据,2015年我国普洱茶产量为12.8万吨,其中品质较高的老班章普洱茶产量70吨左右,在总产量中的占比仅为 0.05% ;作为对比,2015 年茅台基酒产量在酱香型白酒总产量中占比8%,因此,相比于高端白酒,高端茶叶的供给更加具备稀缺性。
根据大益行情网数据,融易资讯网()消息 ,截至2020年12月,601班章有机普洱茶的行情价达到31547 元/公斤,较 2013年11月的行情价上涨约417%。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同样有高端线,也同样有消费者基础,茶叶中就出不了贵州茅台呢?
原因之一是,茶叶的天然属性和白酒有所区别。
其一,虽然贵州茅台同样是物以稀为贵的品种,但茅台的制造并不会受到季节的影响。
反观茶叶市场中占据60%的第一大品种——绿茶,其生产种植会受到严苛的季节限制。高等级的绿茶多是在清明节前后进行采摘、炒制加工而得。一年中也唯有这个时节的新茶最得人欢心,其他季节的都是没有身价的。
其二,白酒有着越陈越香的特质,这一点上多数茶叶无法比拟。
比如绿茶的保质期一般为一年,开封后最好在两个月内喝完。所以消费者也就自然而然没有了囤货的动力。
陈茶只有普洱是个例,具有越陈越值钱的特点,这在黑茶近年来销量的节节攀升中也能很好地体现。
原因之二是,白酒行业的集中度显著高于茶叶市场。
结合Euromonitor以及茶叶流通协会数据,2019年我国茶叶行业集中度中,CR5为3.7%,CR10为5.1%。其中,排名第一的大益茶市占率仅1.46%,中国茶叶、小罐茶、天福和张一元分列第二到第四。
根据农业部的数据,50%以上的茶叶企业的年销售额不足500万元。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我国高端白酒市场份额高度集中在前三个品牌——2019年,茅台、五粮液、国窖1573的市占率达到99%,其中茅台在高端酒市场份额占比约63%,行业高端品牌已经高度集中。
某种程度上,我们或许更应该将茶叶和中国其他农产品进行类比。它们有着相同的诟病:行业内有品类无品牌,集中度低,主营机构以中小私营企业为主,大多是小本买卖或是家族企业,导致企业缺乏现代化管理。
茶叶的产业链主要包括:上游种植、中游深加工、下游渠道和终端消费环节。
从上游生产端来看,往往是靠天吃饭,少有科学化的种植技术。当前,我国茶叶产量全球占比维持在四成以上并持续提升。
但假如从茶园单产角度来看,效率值亟待提升。根据国际茶委会的数据,2018年我国茶叶亩产为59.65kg/亩,显著低于同期世界平均水平的80.57kg/亩。
不仅如此,茶农大多无法出具合规票据,企业成本难以确认,导致财务的透明度不够。
从销售端而言,同样是分散性异常突出,难以形成精细化的营销模式。可见,茶叶产业链上的各个环节都和现代化商业体系有些脱节。
竭力形成标准化、高质量的产业链将是行业未来发展的重中之重。
02
大道至“简”
“每天上班,我是肯定要喝点什么来提神的。但是相对来说,肯定是买咖啡更容易嘛,咖啡店哪儿都是,,买茶的话就没那么方便了,咖啡店卖的茶都是普通袋泡茶,没什么意思。如果要自己泡,就更复杂了,不同的茶需要不同的水温和冲泡方式,平时上班忙,实在没时间搞这些。”上班族Nancy的话很能代表年轻白领的想法。
如何将喝茶变成一件简单的事,成为了茶企的共同课题。
这一份简单包含了两个层次。
第一,是让消费者能够简单选茶。
这也就意味着,茶企需要打造明星单品,也需要将自身塑造成明星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