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7月4日,中国空间站天和核心舱的两位宇航员成功实现出舱作业,这是自2008年首次太空行走之后,中国人再次踏入太空这片未知的世界。
事实上,从1961年苏联宇航员尤里·加加林首次进入太空开始,人类对太空的探索就从未停歇过。但早在人类进入太空前,其实已有不少“前辈”为我们探过路了,而它们的功绩却鲜为人知。不仅如此,人类能够顺利完成太空探索,也少不了它们的帮助。
它们,就是航天实验动物。
1940~1950:残酷的太空动物实验
动物被送进太空的实验,要从人类对太空最原始的探寻方式——气球开始。使用氦气的气球可以一直升到离地面30公里以上,虽然这个高度仍然处于地球大气层的范围之内,还不算真正意义上的太空(960公里外),但其中的环境已经和地球表面完全不同了。
1783年,Montgolfier兄弟首次尝试把一只羊、一只公鸡和一只鸭子(作为对照)放飞到460米的高空,来探究生物进入天空以后是否会受到影响。这是有史以来第一次的生物航空实验,为后来人类上天打下了基础。
Montgolfier兄弟的热气球 | 图源:Molynk,A.
随后,从20世纪40年代开始,美国为了大规模开展太空研究,同时为了节约成本(毕竟火箭没有那么多),就不断地尝试用气球将各种动物,包括果蝇、小鼠、仓鼠、豚鼠、猫、狗、青蛙、金鱼、猴子等等,送到数万米高空,来研究太空辐射对生物的影响,以及他们为其研发的生命支持系统是否有效。仅在1953年这一年时间,气球载着动物升空的实验就进行了23次。
而随着火箭技术的发展,尤其是对德国V-2火箭的研究,二战后美国开始试图将各种动物送到更远离地面、接近太空的地方。最早在1947年,他们把经典的模式生物果蝇用火箭送到太空,来探究太空辐射对其产生的影响。但是果蝇和包括人在内的哺乳动物实在差别甚远,它们虽然能安全回来,但也证明不了什么。
于是,研究人员把目光放到了其他哺乳动物身上——猴子和狗。
1949年将猕猴送上太空的V-2火箭 | 图源:史密森尼国家航空航天博物馆
1949年开始,短短几年间,美国人用火箭将至少十几只猴子送到100多公里外的太空。不出意外的,三分之二的猴子都在落地前就死亡,为航天探索付出了生命。
相比之下,苏联人更喜欢送狗上天。1951到1952年间,十几只流浪狗被送到太空,也是多半有去无回。这其中,最著名的是1957年真正进入太空(进入到地球轨道)的第一只地球生物——一只叫作“莱卡”(Лайка)的流浪狗。
之所以选择流浪狗,是因为当时的科学家认为,流浪狗对饥寒等恶劣环境具有更高的耐受能力。最后,这只叫做莱卡的“幸运狗”在仅有的一层金属外壳保护下,踏上了有去无回的征途(苏联并未研究出返回地球的技术),在进入太空几小时后,因太空舱过热而身亡。
“登入太空第一狗”莱卡的纪念碑 | 图源:James Vaughan
由此可见,在太空探测技术并不发达的那个年代,这些太空动物实验是无比残忍的,但无奈的是,这些实验又是载人航空前所必需的:因为没人知道太空的真实环境是什么样的,所以需要通过动物实验去尝试探索。
这些实验动物冒着生命危险提供的珍贵数据,为后续的载人航天提供了宝贵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