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证明夜猫子都死得早?稳住,工作不是这样的

2018年,有个研究凭借耸人听闻的标题引爆全网:“非传统睡眠作息将导致早死”,也就是说,晚睡晚起的“夜猫子”们可能会死得比较早。其实,这既不是研究本身的结论,也不是研究人员的结论。但在夸张的科学报道中,谁管它是不是真的呢。


这个研究最初发表于《国际时间生物学期刊》,研究人员在六年半的时间里研究了超过43万人的睡眠类型,也就是在一天中的什么时间睡眠的倾向。研究数据来源于英格兰国家卫生服务中心和苏格兰国民健康服务中心登记处。研究人员想知道,夜猫子般的作息是否会对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将近50万人被分成了四类:真·云雀型(所谓的早鸟族,最有可能随着日出而醒)、真·猫头鹰型(最有可能随着日出而眠)、半云雀型和半猫头鹰型。随后,研究人员报告了一些令人不安的发现。


超过1万名参与者在研究期间死亡。其中,大部分死亡似乎出于自然原因。研究并非试图将死亡与睡眠剥夺联系在一起,而是将其与“共病”联系起来——也就是说,在一个人身上同时存在两种或多种条件,比如心理或神经疾病,糖尿病等。随着夜猫子的程度逐渐增加,共病变得越来越普遍,这就增加了早死的风险。 


然而,虽说“夜猫子会早死”这个标题非常吸睛,但真正的故事并没有那么简单。 


一、研究背后的故事


夜猫子般的非传统作息会使人面临重大的健康问题风险,这是有证据的,几乎所有关于这种作息规律的研究结果都令人感到不安。 


但是,前文提到那篇论文的第一作者克里斯汀·克努森(Kristen Knutson)就曾警告,不应仅靠简单的关联性就妄下结论。克努森博士是西北大学研究神经病学和睡眠医学的副教授,他在接受《洛杉矶时报》采访时表示,真正的问题在于,对于那些生活在早起世界的夜猫子来说,他们睡得太晚,但又不得不起得很早。 


他的研究还指出了一些其他可能增加健康风险的行为,主要与饮食和运动有关。比如24小时健身房的存在,让人们能在深夜甚至整夜参加课程或锻炼,这在从前是闻所未闻的。此外,对于那些需要在深夜吃饭的人来说,只有快餐和油腻的食物可供他们选择。 


这些因素都说明,需要考虑的可不仅仅是睡觉本身这件事儿。 


我们采访过的每位专家都表示,如果每晚休息充足,饮食健康,积极锻炼,参与有意义的社交活动,每天再晒晒太阳,即使是夜猫子,也并不会仅因为睡得晚就面临健康水平整体下降的风险,也不会因此而死得更早。 



科学证明夜猫子都死得早?稳住,事情不是这样的


关键在于要睡足呀!| pixabay


克努森博士在其研究结论中也表明,情况确实如此。 


二、睡眠习惯随着时间和科技而变化


本杰明·富兰克林在1735年版的《穷理查年鉴》中写道:“早睡早起让人健康、富裕、聪明。”当时人们赞同这一观点,多半是客观条件使然。那时候离电力普及还有一个多世纪,人们的工作,仍然主要集中在农牧业和制造业这些典型的户外劳动中。 


那时的夜猫子常被认为懒散又无所事事,只有经常光顾酒吧、妓院,以及被关在监狱牢房的人才会睡到太阳晒屁股。斯蒂芬·英尼斯(Stephen Innes)在他的著作《创造英联邦:新英格兰清教徒的经济文化》中写道,在当时,主流社会的观念,是不惜一切代价避免成为夜猫子。 


就这样过去了两个世纪,情况基本没什么变化。1942年的盖洛普民意调查显示,只有3%的美国人每晚睡眠时间不足5小时,大多数家庭平均每天睡眠时间是7.9小时。 


夜猫子代表了统计学中的异常现象,是从前不曾、现在或许仍然不被理解的异类。即便电力开始出现,富兰克林那句名言可谓根深蒂固,让美国人迫不及待地在夜幕降临之后躺平。但情况开始变了。


上一篇:永生露又“上电视机”了:华陀再世、涉嫌传销!
下一篇:市值首破1万亿美元,Facebook东山回复?